
声明:本文转自“互联网悦读笔记”知识星球,了解更多,可关注知识星球,如有侵权,可联系删除
如标题,和你聊聊高阶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能力:行业分析
前一阵子面试,聊了一位做了四五年产品的小伙,能力、悟性,对产品的敏锐度都很好,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:“缺乏自己对行业的观察和思考”,这是我们部门经理给的评价,我觉得这点确实值得很多高级产品经理们重视。
关于这点,我也顺便和那位小伙多聊了几句,他其实早就意识到这方面的不足,也尝试过很多方法,比如看行业新闻,看别人的分析文章,但越这么做,越感觉自己说的都是别人的观点,而且大多是“正确的废话”,深度不够,从中也没收获什么。
举个例子,如果让你分析下“网络小说”这个行业,你觉得可以有哪些角度?
我聊过的一些产品经理,要么就只提到这个行业未来需要维系好和用户的关系,从单纯给他读小说,到提供社区让用户之间参与互动;好一点的会把“用户”拆解成:读者和作者,针对作者要给予更多服务和利益;再好一点则会考虑到中间要有“内容平台”方的参与,帮助对接起作者、读者和分发渠道。但无论如何,都只是一些很散的点。那真正面试官期望听到的分析是什么呢?我觉得至少脑子里要有这么一张大图:
然后针对图中每个关键节点,分别阐述他们所在的位置,发挥的作用,以及其重要程度等等。这张图,其实就是我之前文章提过的“行业产业链”。包括所处行业的上游产业是什么,下游产业是什么,各链条的占有者有谁,挑战者有谁,有哪些可替代的产品。借助波特五力模型,还能进一步分析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、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、替代品的替代能力、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、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等。类似的分析工具,之前还分享过一个:日思372.一套行业分析框架:上下左右,古今中外,大家可以再回顾下。
其次我觉得,就算达到上面的程度,也只是“及格”。就像上面提到的,对行业的认知,不仅要对现状有清晰了解,还要有“自己的思考”。这个思考的关键,就取决于你对行业本质的理解,以及对未来的判断,而不是人云亦云。
当然,既然是“自己的理解”,肯定各有不同,因此这个判断没有对错,关键看你是否能自圆其说。比如提到抖音和快手的区别,表面上看,可能是推荐策略的区别,可能是人群画像的区别,可能是交互布局的区别。那本质上呢?我觉得是以媒体为核心和以社交为核心两大产品定位导致的。抖音更强调媒体属性,会更突出优质内容,给人感觉也更“潮”。快手则以身边小镇青年为主,更接地气,更强调社交氛围。但我说的也不一定对,只是一种解释问题的角度而已。
那对本质的理解如何提升呢?一方面,更多吸收新知识,新观点是必要的,也就是仍旧要保持对行业新闻、分析文章的关注;另一方面则建议尝试把海量信息进行整理,抽象其共性,形成一定高度浓缩的方法论,具体的做法我觉得还是要多读书,多涉猎除了产品之外的其他行业经典著作,通常你在某个领域的观点,其实早已被其他领域验证过,只要加以迁移即可。这是个长期学习吸收的过程,急不得。
那么,恰饭时间到~假设你当下就想寻找一些快速提升行业分析能力的途径,也不是没办法。前两天开课吧的同学向我推荐一门高玮老师的《产品经理如何做好行业研究》视频课程,也许对你有帮助。
高玮老师在产品行业摸盘滚打有10多年,可以说是最早做产品经理的那批人。在这个视频中,他的分享结合了长视频C端产品、短视频营销市场分析等案例拆解,同时也会详细说到PEST、波特五力法具体方法该怎么去使用,除此之外,还穿插了个人在产品行业多年的感悟,帮助大家规范行业研究的方法。
需要注意的是,行业研究本就无捷径可言,只有在掌握正确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,对这个领域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、深度的剖析,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专注的态度,才能真正给产品指引准确的迭代方向。
这次的视频将免费赠送,不过此二维码仅保留5天,五天后将无法再领取,大家抓紧。
添加小助理,免费领取
长摁二维码两次
成功添加小助理微信
来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bwdcECQQDIaQUwP7WYUtzA
打开微信扫一扫
查看Ta的更多精彩分享
封面图来自Pixabay,基于CC0协议
文章来自「 互联网悦读笔记 」 星球,更多精彩内容可以加入星球查看。

发表评论
*
已有 0 人参与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