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声明:本文转自“采铜读书会”知识星球,了解更多,可关注知识星球,如有侵权,可联系删除
我知道很多人读完书以后会做一个思维导图,好像这样就是把书的全部内容掌握了。老实说,思维导图我只是偶尔会做,不是常规方法。我书读得很多,但大多数书我觉得没有必要做思维导图。
为什么呢?
因为思维导图本质上就是这个树形结构,可是这本书的目录或者说一二三级标题也是个树形结构。你画个思维导图,其实大部分根目录是重合的,有啥意思呢?
更重要的是,你把一本书的整个结构画出来,到底有啥用?怎么用?这么一个大的图,你准备怎么用,用到什么地方?至少我是想不出来。
当然这件事好处也是有的,就是加深记忆,这个必须承认。
怎么样做笔记?
那么我是怎么做笔记的呢?这跟我对一本书的期待有关。我看一本书绝不会期待它从头至尾都能启发我,对我有用,我只是想,如果这本书里面有一个小点,两个小点是对我有用的,这本书就是好书!
其实芒格讲多元思维模型也是这个意思,一个小点如果它能启发你,其实就可以作为一个思维模型,存到你的知识库里面。
所以大家发现没有,对我来说,一本书的整体架构我通常不太看重,除非我是要以这本书为范本来模仿。我看重的是具体的知识点,是细节,是重要的局部。
我把从不同书上找到的各种有价值的碎片记录下来,再汇总在一起,就可能建立我自己的体系。
具体的工具,我会使用喵喵机。用手机拍照,喵喵机打印,贴在 A5 大小的纸上,也可称为笔记卡片。
下面的图就是我做的东西。你看到的两本书,我只是取其中若干页拍下来,做在卡片里,然后我就把这两本书卖给多抓鱼,它们的使命已经完成。
一言以蔽之,读书你要学会化整为零,再化零为整,才是会读书了。
为什么我现在用纸质记笔记?
印象笔记我也用过几年,我也知道很多人会用各种软件,包括且不限于笔记软件、思维导图软件、卡片软件、便签软件等,但是我试到最后发现,没有东西比纸和笔更适合我。
原因何在呢?
首先纸对眼睛更友好。其实我们现代人每天看电子设备屏幕已经够多了,干啥都离不开手机平板电脑,当我做笔记的时候能不能让自己的眼睛歇一会儿?
我自己看书的经验也告诉我,我还是看纸书更看得进去,电子书只是辅助快速浏览用。我的眼睛更喜欢纸。
其次,笔对思维更友好。在一张纸上,特别是方格纸上,我的思绪能跟着笔端为所欲为,自由驰骋。如果用什么软件,我的注意力一定会有一部分被软件本身牵引去,「这个按钮什么用」,「点了怎么没反应」,「有没有及时保存」等等,这样一来,我是不大容易进入心流状态的。
做了这么多年笔记,我发现,做笔记,记下来只是第一步,有多少人记下来以后再也不去回顾的?那你记了有什么用?拿我自己来说,印象笔记留了一坨资料,有道笔记留了一坨资料,但我很少再去看它们了,反倒是眼前的这些纸片,我会经常翻看。
当我反复阅读这些笔记时,就像在读书。既然纸质书我更读得进去,那么读笔记也应该是纸质的更好读。
任何知识和思想,存在自己的脑子里并且能够调用出来才有意义,你的硬盘上的东西其实并不是你的。
本文转自:知识星球精选公众号
打开微信扫一扫
查看Ta的更多精彩分享
封面图来自Pixabay,基于CC0协议
文章来自「 采铜读书会 」 星球,更多精彩内容可以加入星球查看。

发表评论
*
已有 0 人参与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