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声明:本文转自“星球创业笔记”知识星球,了解更多,可关注知识星球,如有侵权,可联系删除
引言:这两天听了项兵教授、单霁翔博士和王娟女士老师的课,收获非常大,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。
《全球大变局与中国新时代》,讲者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教授
《文化的力量——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》,讲者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博士
《腾讯视频想对内容创业者说的真话》,讲者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女士
我是做产品的,所以就从产品角度总结这两天的收获。
一、思想方法非常重要
比如项兵教授提到的「负债也要做成资产」的思考方法
项教授提到:不纠结过去,而是放眼未来。站在这种角度思考,可以突破一些传统观念。
单院长提到:故宫博物院院长是个高风险岗位,一个小偷、一个罐子掉地上,都是大事件。所以原来的老思考方法是:越开放,越危险。跟用户接触面越少,越安全。所以把宝贝都锁到库房里,最安全。
但其实单院长反其道而行,用的就是类似「负债做成资产」的思考方法——没有死角的故宫,才是真正的安全。一点一点清理,一点一点开放,让老百姓对这些文物可以知情、可以保护、可以受益。
反而突破了局限。
二、真正利他,才能找到真正的需求
这句话也是项教授说的,项教授举了咱们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时的推进做例子。单院长举的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:
* 用户买票难
* 用户想从正门进故宫
* 女性用户上洗手间难
* 用户希望看到更亮堂的宫殿 vs 防火、文物保护
* 用户希望环境整洁 vs 中轴线卖东西最合适
* 用户坐在栏杆上(椅子)
* 用户希望看到更多宫殿、更多展品
都是从用户角度出发思考,找到需求点。需求得到满足,票更好卖了,用户满意度高了,口碑也更好了。
三、找到了目标,还需要持续不断的细节努力
光找到需求不够,要实现,还得一点一点练内功,单院长的介绍中很多工作都是按年算的,比如:
* 广场地面提升——修井盖,两年半(路面不平)
* 屋顶杂草,三年,1200 栋建筑没一根杂草
* 故宫整体维修保护工程,20 年
* 故宫文物医院,修一个文物,很可能都需要半年以上
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
四、 大目标需要拆细了快速迭代
单院长答疑的时候提到,每周都有一个媒体发布会。公开透明,把做了的工作,准备做的工作都对外公布。
这种目标拆解,每周一个小版本快速迭代的方法,是可以聚沙成塔,做成大事的。
五、 变化、动荡的环境下怎么寻找突破口
王娟女士的课上提到:流量更贵、用户时长分散、内容的价值观……
内容创作者在新的行业趋势下,商业模式如何突破?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方向,坚定地投入走下去?
变化是常态,怎么破局,没有答案,需要长期思考。
但回过头来,项教授在第一天提到过,我们可以跟日本学习的内容中,日本的「人各有梦」(而不是「同一个梦想」),对我们有很好学习价值。就如陆川导演认为创作者应该回归到创作的本原,李子认为「我就是吸引我能吸引的这波人」。
六、让时间来检验我们的作品
单院长展示的照片里,在一个宫殿清理后对外开放的发布会上,老老院长张忠培讲话时,老院长郑欣淼打伞。老院长郑欣淼讲话时,院长单霁翔打伞。单院长说:这就是传承,一个事业,要一代一代做下去。要把壮美的紫禁城交给下一个六百年。
项教授则说:不看一时得失,要看三百年以后,你按下的手印还在不在。
期待我们能做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。
期待知识星球和你共同成长!
如果你觉得知识星球有意思,欢迎和我一对一交流。
打开微信扫一扫
查看Ta的更多精彩分享
封面图来自Pixabay,基于CC0协议
文章来自「 星球创业笔记 」 星球,更多精彩内容可以加入星球查看。

发表评论
*
已有 0 人参与评论